汉王药业IPO折戟,“学术推广”巨额开发费之谜石沉大海,背后“华邦系”高比例参股
近日,上交所公告终止了对汉王药业IPO的审核,原因为公司保荐机构兴业证券撤销保荐。
今年3月3日,汉王药业的IPO申请从证监会平移至上交所获受理,3月20日收到上交所首轮问询,截至目前汉王药业尚未回复首轮问询。
【资料图】
作为“华邦系”高比例参股的公司,汉王药业的IPO备受市场关注,公司原计划通过IPO募资4.83亿元,用于现代中药生产基地迁建项目、营销渠道网络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4828万元将用于营销渠道网络升级建设项目,在国内开设16个办事处。
仅靠一款产品“吃遍天”
汉王药业起源于1937年的陕西“广泰和”药店,2000年由原汉中中药厂改制而成,2019年9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
招股书显示,汉王药业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主要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系统、肝胆科、风湿骨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领域。
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汉王药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08亿元、7.31亿元、7.52亿元。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81亿元、2.60亿元。
汉王药业拥有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12个剂型、116个中成药批准文号,其中6个品种为独家品种,分别为强力定眩片、舒胆片、强筋健骨片、益脑心颗粒、鲜天麻胶囊和金斛酒。
虽然号称有6个独家品种,事实上汉王药业拿得出手的产品相当单一,主力产品就是一款强力定眩片,最近三年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97%、86.55%和87.17%,长期贡献了公司近9成的营收。
公司对此表示其他产品由于受到产能限制、发展计划及市场营销基础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比相对偏低,导致公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强力定眩系列产品是汉王药业从古代中药名方“芎麻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全国独家品种,具有降压、降脂、定眩的功效。2020年我国城市公立与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终端眩晕药市场中,汉王药业强力定眩系列产品市场份额合计达66.70%,位居细分行业第一。
也正是因为这款拳头产品,汉王药业拥有超70%的高毛利。报告期内汉王药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3.64%、72.65%、70.75%。
“学术推广”模式下砸掉市场开发费2.4亿
据了解,汉王药业在销售强力定眩产品、舒胆片等处方药产品时,公司采取的是“学术推广”的方式,主要面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医疗终端客户。
这样直接导致的是,虽然有着较高的毛利率,但为了进行学术推广销售,汉王药业也同时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2020年-2022年,汉王药业销售费用高达2.75亿元、2.91亿元和2.9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82%、39.88%和39.44%,而销售费用主要为市场开发费、职工薪酬、差旅费等。
在这之中市场开发费用又占据了绝对大头,近3年占比维持在83%左右。而这些市场开发费用之中,推广会议费占了8成,包括一系列服务性费用,主要针对医疗机构人员、药店工作人员、医院科室人员等等。
上述问题一度也引起了监管关注,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通过专家咨询费、研发费、宣传费等学术推广费方式向医务人员支付回扣的现象,以及补充披露市场开发费具体构成,各类市场开发活动的开展频次、具体内容、花费的明细项目,发生该等费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等。
只可惜还没等到公司回复IPO就已折戟,巨额市场开发费之谜也随之石沉大海。
药企的销售推广费用往往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地,汉王药业也曾卷入行贿案件中,据裁判文书网显示,时任汉中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舒宝安曾在2013年和2014年分多次收受汉王药业贿赂。其中涉及到汉王药业拳头产品强力定眩胶囊工艺优化及产业化的项目审批,此外另一主要产品“舒胆片”也牵扯其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王药业在研发上投入的相当吝啬,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414.92万、1106.81万和921.73万,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59%、1.51%、1.23%。
背后隐现“华邦系”高比例参股
招股书显示,汉王药业的主要股东为森汉实业、汉江集团、汉邦汇金、汉中国资委,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冯振斌和张菊霞夫妇,二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54%的股份。
目前,西安森汉实业有限公司持有汉王药业37.15%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而第二大股东汉江药业持股比例也高达30.08%,其背后的母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华邦健康(002004.SZ),华邦健康的实际控制人是资本市场上的知名人物张松山。
华邦健康早在2004年就登陆了深交所,近年来,由张松山主导的“华邦系”资本版图在持续扩充。目前其业务版图涵盖多个行业,包括医药、医疗、农化、新材料、以及旅游业务。
华邦健康目前旗下已有三家控股上市公司,其中颖泰生物(833819.BJ)、凯盛新材(301069.SZ)和丽江股份(002033.SZ)分别在北交所、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在这几次张松山的资本运作中,绕道增资成为丽江旅游实控人是前几年市场较为关注且为人熟知的经典案例。
2016年5月开始,张松山之子张一卓在二级市场购买丽江旅游股票,至9月完成举牌。华邦健康随后跟进,举牌丽江旅游。最终,通过“举牌+增资大股东”的组合拳获得了丽江股份约29.9%的股权比例,张松山也如愿成为丽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颖泰生物、凯盛新材,张松山的操作是直接分拆冲击IPO。2021年,其农化、新材料板块分别实现分拆上市,其中颖泰生物由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凯盛新材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
据悉,颖泰生物是一家农化公司,主营业务为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GLP技术服务。而凯盛新材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回过头看汉王药业,其主营业务与华邦健康相关性较大。事实上,2004年上市后不久,华邦健康就出资入股了汉江集团,距今已经有近20年。不过随着如今汉王药业IPO折戟,华邦系旗下上市公司“再添一子”也将暂缓。
除了汉王药业外,华邦健康参股企业普瑞金刚刚获准挂牌新三板,另一家参股公司谱新生物也有上市规划。
然而,“华邦系”持续的投资并购以及扩充资本版图目前已显现出一定的风险。2022年,华邦健康的业绩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公司对百盛药业的商誉做了计提减值处理。
据了解,截止2022年期末华邦健康总计有36.13亿元商誉,其中百盛药业的商誉为13.02亿元,报告期内对该部分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56亿元。
#大咖访谈#聚焦IP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