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持续跌价,进入低迷期!杨弘:进行种业创新,适应预制菜大趋势
受市场影响,近期罗非鱼出口大幅减少,国内供应充足,价格持续下跌。养户出鱼困难,不少养殖户甚至选择不投放罗非鱼苗。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6月30日阳江罗非鱼2.75-3.75元/斤,茂名化州2.85-3.85元/斤;吴川2.85-3.85元/斤;雷州2.8-3.8元/斤。在福建地区,红罗非7.5-7.7元/斤。
【资料图】
文/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孙岁寒
近日,第十八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召开,来自罗非鱼产业各领域的代表齐聚广州琶洲,探讨新形势下罗非鱼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在这次论坛上,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提出,结合行业变化看,罗非鱼种业发展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他指出,近年来,罗非鱼消费越来越向国内市场倾斜,预制菜和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对上游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种业应该紧跟形势发展,开展适于国内市场的育种研发。
罗非鱼种业处于低迷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种业产业规模也首屈一指,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罗非鱼苗年产量近190亿尾,70%以上分布在广东、海南两省,其中广东占全国40%以上。
杨弘介绍,从发展历程看,罗非鱼种业快速阶段在2000-2015年,在此期间,中国罗非鱼养殖量和出口量不断冲高,稳居世界第一位。
资料显示,在那段时期,罗非鱼种业随着养殖业快速蓬勃发展,鱼苗年产量一度超过250亿尾,不仅国内苗企纷纷开展罗非鱼繁育,以吉诺玛、宝路为代表的国外鱼苗品牌也进入国内市场拓展业务。
从2015年以后,中国罗非鱼养殖效益降低,种业随之进入低迷期。杨弘指出,当前,罗非鱼种业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新品种选育过于追求生长速度,忽视其它养殖性状。选育方向单一,苗种除生长速度以外的性状缺乏,养出的商品鱼不适合市场对高质量水产品的需求。
苗种企业利润下降,对选育缺乏资源投入。企业经营困难,对选育投入减少,导致种质水平下降,养殖效果变差,再度恶化了市场环境,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引种工作进度变慢,难度增大,导致育种基础材料、遗传资源匮乏。缺乏足够的新的种质资源补充,选育范围越来越窄。
育种技术更新慢,仍以传统选育方法为主,新技术应用不足。传统群体选育方式占主流,依靠人的主观经验来留存亲本,参差不齐、误差大。
应针对国内需求创制良种杨弘重点提出,当前罗非鱼种业发展未能适应内销扩大、预制菜兴起的大趋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种业应紧跟形势发展。
按照传统的加工出口商业体系,罗非鱼产品价格主要由安全(各种质量标准、出口目的地法律规定等)和重量规格决定。在国内市场,消费市场则有更多样的要求,如肉质口感、食用风味、同类产品(其它淡水鱼类)竞争等。
杨弘表示,一直以来,罗非鱼育种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吉富品系的选育路线,以奥尼品系为代表的杂交路线。面对日益扩大的国内消费,选育工作者除了考虑生长速度,可以从抗病能力、肉质品质、生长习性等方面进行选育。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比如莫荷罗非鱼“广福1 号”、“吉丽”罗非鱼可以适应盐水环境,“壮罗1号”对链球菌抵抗力更强,红罗非鱼“中恒 1 号”外观亮丽、肉质更鲜美等等,但这些优良品种推广不够,养殖还未形成规模。
展望未来,罗非鱼重新振作的方向在国内市场。但怎样摆脱低质形象,在众多淡水鱼中脱颖而出?杨弘认为,源头还是在种业创新。“要开发出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良种,再加上高效率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才能让罗非鱼真正体现出价值,变得与众不同。”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孙岁寒。
编辑:杨天智
热点回顾
活动信息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
“点赞”+“在看”↓↓↓
标签: